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多次提到“数字生态文明”一词,并提出到2025年,“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数字生态文明不是首次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五篇专题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倡导“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在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数字生态文明的提法并非首次。
2021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强调,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22年,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提出,2022年将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持续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据资源、数字安全和治理、数字国际合作等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曾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也专门提到了如何深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描绘三个方向
“从人工处置到智能监测,从被动‘应答’到主动预警,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效能正在彰显。”陕西四维数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生态发展部总经理李严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要继续用好数字技术,找准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与着力点,推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在实践中将数字技术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方面,《规划》提出,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互联网 专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他认为,《规划》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体指出了三个方向,一是提升数字化环境治理能力,优化完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动态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二是更好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一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加强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双碳”战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比如公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数字化应用,积极个人数字碳账本、碳普惠平台等。
“我认为,提升‘双碳’领域的数字化水平,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是能及时高效摸清全社会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的碳家底,能为企业及政府针对性提出控碳降碳行动方案提供一手资料;二是能有效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三是能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及决策依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表示。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互联网 专委会调查统计,近年来,生态环保产业结构快速优化,以综合环境服务、环保管家、智慧环保、“互联网 ”等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的现代环境服务体系加速形成,环境服务营收占比超过60%。对比整个万亿级的低碳环保市场而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市场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但同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借着“数字化“东风,it软件服务商、传统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企业、物联网企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智慧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通过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找到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中问题和痛点的根源,以‘数字化’思维去构建生态文明现代化治理体系。”一位长期从事环保信息化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打破部门、区域孤岛,提升生态治理效能,是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数字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他表示,当前,环境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发和共享。多年来,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诸如企业基本环境信息、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自然资源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比较分散,缺乏规范化管理,功能上还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得到全面有效转化为可用信息资源。同时,部分地方和单位对环境信息化的要求认识不足或者财政吃紧,只能实现关键数据的信息化,出现各自为政、封锁闭塞的现象,导致出现信息孤岛和数据碎片化。
“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分散,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同部门之间不愿意共享数据是管理上的瓶颈。”他坦言,生态环境是典型的跨行业多类型的大数据综合应用业务领域,从一些环保突出问题的责任任务分工上看,生态环境部门与经信、交通、城管、市监、住建等部门之间是责任共同体,但是目前的在省、市、县各层级政府和部门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很难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保持默契,缺乏指挥调度工具和体系。
此外,“不同来源生态环境数据的标准不规范,导致数据对话成本很高,加之市场上感知层设备良莠不齐、运维工作困难等因素,数据传输率、有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智慧化更无从谈起。”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此次《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实。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对此,他建议,注重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如生态环境领域物联网信息采集和传输标准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缺失阻碍了物联网在环境领域大规模的应用。应尽快形成标准化顶层设计、合作模式、跨界融合核心标准等关键内容的数字化创新应用体系。
唐人虎亦表示,在“双碳”领域,需要重视“双碳”数字化相关标准的建立,需要用标准引领各类“双碳”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和建设,确保投运后实现互联互通,确保“双碳”工作更好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开放共赢的“双碳”领域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创造良好条件。(据中国环境)
凯发k8官网 copyright © 2015 凯发k8官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