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环保集团倾力破解农村垃圾围村之困
(2018年7月24日 陕西日报 第14版)
农村垃圾围村之困如何破解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是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描绘,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使美丽乡村遭到垃圾、污水的破坏。
受地域和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村前屋后、沟渠河塘、道路两旁无序堆放的生活垃圾,造成蚊蝇滋生、异味阵阵,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由此造成的污染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顽疾。
设备欠缺 垃圾处理仍然是短板
过去,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通过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就可以处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不仅数量猛增,垃圾的组成成分也日趋复杂,导致以前较单一的垃圾处理方法不再适用。
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大多没有统一的垃圾车进行生活垃圾的装运,也没有集中统一的垃圾站。在这些地区,农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便是随意丢弃,能够烧掉的垃圾烧掉,不能烧掉的便就地掩埋。但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垃圾里的有害物质污染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同时,农村的垃圾、污水处理方法远滞后于城市,缺乏垃圾处理技术以及专业处理人员,在一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年来,随着环保知识、理念的深入普及,在广大农村,人们已经意识到随意丢弃垃圾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垃圾的收集、运输设施缺乏,垃圾收集、运输系统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大部分农村处理垃圾的方式就是进行简易填埋或焚烧。
即使在一些已经建设有垃圾处理设备的农村,由于这些专业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加上没有适宜的运营及管理机制,致使垃圾处理成本较高,很多垃圾处理设备最后成了摆设。在农村建设专业的垃圾处理设施陷入建不起、运营不起、维护不了的窘境。
无害化处理 可复制可推广
7月11日,三原县城关街道办五四村村民杨继文从家里提出一袋垃圾,放入自家门口的垃圾桶里。不一会儿,村里的保洁员就挨家挨户将这些垃圾清运走。
杨继文说:“我们农村以前哪有什么垃圾处理设施,也不讲究这些,特别是到了夏天,瓜果腐烂蚊蝇滋生,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现在村上给我们每户村民家门口都配备了垃圾桶。我们也能像城里人那样把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既干净又整洁!”
各家各户的垃圾被保洁员装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箱里,再由垃圾收集车辆统一清运到村外不远处的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站。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五四村外由陕西环保集团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处理站的工作人员正将垃圾进行分类。
处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首先要对村上清运过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可燃垃圾采用低温热解技术,使其变成滤渣和炉灰排出。产生的滤渣和炉灰与不可燃垃圾一起被定期运送到三原县的垃圾填埋场。有毒有害垃圾则被送往危废物处理机构。这样一来,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可达95%。
据了解,该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占地面积仅750平方米,日处理垃圾3吨,投资仅150万元,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了20天。这个处理站可服务周边3个行政村共3000人,每月仅需8000元运营费用。该处理站具有投资小、占地面积小、易建设、运营简单及运营费用低等特点,特别是实现了垃圾的就地处理,适宜在农村推广应用。
近年来,陕西环保集团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目前,我们公司已与镇安、高陵、三原、富县、黄龙、潼关等6个县区签订了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作协议,负责县域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着力解决农村环保设施建管脱节问题。”陕西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垃圾资源化利用 需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不同农村地区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农民生活、饮食习惯也不同,由此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成分也不同,适用的垃圾处理方法自然也不同。
“高陵区产生的垃圾中可腐烂垃圾占比较高,适用有机堆肥设备,将可腐烂垃圾进行快速发酵制肥;像三原县这种不可腐烂垃圾占比较多的地区,适宜采用低温热解技术进行处理。根据不同垃圾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陕西环保集团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部副部长解寀妍说。
由此可见,选取何种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受垃圾转运成本的限制,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就近就地处理垃圾的办法更为适宜,这样每天产生的垃圾不用再次转运,省时省力,垃圾处理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业内人士王勇表示,农村垃圾的治理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因地制宜,杜绝“一刀切”。在建设项目时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乡(镇)村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注重选用工艺先进成熟、运行成本经济、符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处理技术,力争实现区域共享,达到连片治理效果。
同时,项目建设方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包括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垃圾资源化利用奖补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
建设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应一起发力,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让农村“颜值”越来越高,让我们的美丽乡愁“看得见、留得住、记得起”。(本报记者 徐颖)
凯发k8官网 copyright © 2015 凯发k8官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