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鸣寺巷东河边近日出现了一个新设备——智能型自控截污系统。当降雨超过预算值时,系统就会向安装在污水管口的闸门发布关闭指令,同时也会给管理人员的手机发送信息。这样在雨天污水就不会回流到河道或是河水冲进污水管道了。这是杭州市在剿灭劣ⅴ类水中所用的人工智能设备之一。
三年来,杭州经过“五水共治”已完成71条垃圾河、277条黑臭河治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剿劣”战场上,杭州市各级治水工作人员苦战加巧战,把电子标签、机器人、app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各条战线,取得了良好成效。
电子标签来“站岗”
杭州市现有乡镇级以上河道1845条,另外还有小沟小渠8696条,长的几十公里,短的几十米。要管好这些河道、沟渠时时刻刻的排污情况,光凭人力是不够的,怎么办?向人工智能要力量。
上城区有中河、东河、贴沙河、新开河、新塘河5条较大河道,其中,中河全长8594米。
上城区试行以电子标签代替人力,全天候、全方位在河道和窨井盖上“站岗”。利用电子标签可全天候监控河道污水满溢、预测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及时、准确感应晴天偷排污水等情况,并报警通知后台。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报警数据快速诊断、科学处置。
今年以来,上城区已建设150个电子标签通讯基站、200个河道排污口标签、4300个窨井盖标签,基本覆盖了辖区范围内所有窨井盖和河道排污口。
前不久,在望江路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偷排污水,被河道排污口电子标签感应到了。“下午3点20分,平台接到报警。几分钟后,我们就赶到了现场,当事人都没缓过神来。”上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排水科科长谭鸣宇笑着夸奖这个“神器”。
同时,上城区升级全方位智能监控系统,盯牢排污情况。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采集汇总全区河道、沟渠、古井等处的监测数据,在河道沿线重点位置安装并升级高清监控探头,还配备了37个智能探头,一旦发现河道出现大型杂物,就会智能报警。上城区城管局指挥平台操作员童瑀瑾介绍,智能探头启用以来,已经检测到60多起违章洗涤、河面漂浮物等情况,都及时进行了处理。
水下机器人去“巡逻”
“站岗”的有了,那么河道水面下和地下管道有污染问题怎么办?
“江干区采荷街道辖区有贴沙河、新开河、官河、滩河、江干渠5条河道,目前水质都达到ⅴ类及以上,可水面下的排污口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采荷街道副主任郑健说。
今年3月初,采荷街道引进了杭州市第一个水下机器人,助力治水工作。机器人能下潜深度100米,可控距离300米,配备专业声呐系统、高清摄像机、大功率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可从水下不同方位拍摄影像,收集数据,并形成视频资料传输至后台。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
4月29日,采荷街道日常河道巡查人员发现官河水面以下疑似有排污口在排污。于是,第一时间出动水下机器人进行排查。机器人在河底不断地移动,变换着视角,从不同方位拍摄影像,收集数据。
地面上,几位工作人员通过与机器人相连检测车上的高清晰液晶显示屏,观看水下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顺着污水水流,机器人一路向下探测,在官河10号口的位置,机器人发现了排污水的口子,原来是附近一个小区内有居民私自把生活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管道中。了解情况后,有关部门立即进行排查处置。
据了解,自启用机器人以来,采荷街道已发现水下水底残枝20余次,发现水下排污口3处。
app搭“桥梁”
5月18日,一村民发现西湖区静寺浦河道有黑水流入,马上通过杭州河长制app拍了3张照片上传。很快,河长吴国卫进行了回复并前往调查,发现当地一个环卫站有污水溢出,并及时进行了处置。
如果把电子标签、机器人看作“剿劣”工作中的硬件的话,那么先进的治水管理系统就是软件了。杭州河长制app,是杭州推出的构建信息公开、投诉建议、社会评价等信息量管理的重要“桥梁”。
通过河长制app,实现了河长制信息的全公开。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的信息、河长信息、水质监测数据、一河一策等,全都能在app上查到。
通过河长制app,实现了河长制管理流程的扁平化。公众可以通过app直接一键查找和联系河长,进行投诉建议,有效解决信访层层传递的问题。河长接到网络投诉后,要在5个工作日内快速响应、及时处理,并接受公众评价。
通过河长制app,实现了河长履职监督全公开。在app上,公众可以看见河长巡河记录、河长问题反馈、河长治水成效等各种相关履职信息。据统计,目前在app上,河长履职电子签到率、巡河记录上传率均达95%以上。
杭州市河长办的陈天力表示:“下一步,杭州市将加大对智慧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升级现有智能设备、智能工具,让人工智能进一步在‘剿劣’中发挥作用。”(据中国环境报)
凯发k8官网 copyright © 2015 凯发k8官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